‘炮灰团’归来,类似炮灰团的游戏
团里的人都不怎么待见阿译,觉得他是唐基安放在炮灰团的摄像头。即使是炮灰团以外的人,也丝毫没有马虎。提到中国的抗日题材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总是不能不提的一笔。就像炮灰团里的主角们一样,《我的团长我的团》经过首播大战的蹂躏,又因生不逢时的主题,在热度蹿升至顶点后,迅速跌落,后来再也没有在主流电视台重播过。
《我的团长我的团》角色智力如何排名?
唐基——智力100唐基是全剧中,龙文章明确表示自己完全应付不了的一个角色。就连虞啸卿都对龙文章五体投地,甚至想跟他拜把子,一起玉碎南天门的时候。只有唐基一直做着一件事情,瓦解并消耗炮灰团,让虞师重新姓虞。作为虞师的顾命大臣,虞啸卿父亲的至交,唐基才是虞师真正的幕后大股东。在不成熟的虞啸卿带着张立宪何书光们玩打仗家家酒的时候,唐基早就釜底抽薪,把虞师控制权牢牢掌控。
在心腹大患龙文章带着敢死队杀上南天门,虞啸卿上赶着要去殉情的时候,唐基轻描淡写的就把虞师控制权接管过来,让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铁血虞师座连一个营长都指挥不动,还要被一个残臂军官怼得灰头土脸。南天门被啃掉以后,突击队幸存人员中,只有迷龙给了虞啸卿和唐基面子,收了他们一麻袋银元。但在迷龙杀了陈大员的侄儿,迫切需要保命,龙文章和炮灰团们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又是唐基给了他致命一击。
恃功自傲,抢械行凶——军部判下这天才地八个字,根本用不着原告到堂。 八个字一定来自唐基那种天才的脑子,轻轻便抹掉了不得不认地显赫战功,一个恃字,一个抢字,迷龙现在罪加三等。没办法,对于唐基这种老狐狸来说,龙文章这种祸害该除,迷龙这种小祸害也该除。只有把这些不稳定因素都去了,虞师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虞啸卿——智力99虞啸卿其实也是个官场天才,只不过在不同的阶段,他有着不同的角色选择而已。
在创业阶段,作为一个官二代,但又几乎是白手起家创业的时候。虞啸卿需要表现出一种草莽英雄气概,跟将士们一起扛枪一起冲锋的大哥味儿。就像刘强东老板总爱用“兄弟”称呼员工一样,因为你没有特别显赫的起点,那就用看似平等的姿态,激励每一个“兄弟”为你卖命。所以虞啸卿才聚集了一大群粉丝迷弟,以张立宪为首的热血青年们将其奉若神明。
而美帝也很喜欢这种不要命敢冲敢杀的主儿,将其捧为东方凯撒,各种物资武器一通送。反正你出人命我们出钱,把小日本耗死一点是一点。等虞师发展到了一个临界点,虞啸卿需要开发政治智慧的时候,唐基就适时的站出来接管了虞师,并将那个热血大哥版虞啸卿慢慢矫正,让他变成了一个跟自己同等级的官场老狐狸。既懂得继续装叉如何收买人心,而且还懂得如何杀人诛心的把不安定因素抹杀掉。
对于迷龙的死,虞啸卿一直躲着龙文章,但却留下了“几天没合眼”的美名。对于龙文章的死,虞啸卿或许真的想过挽回,但这样一个敢喊红色口号的人,留在军中就是定时炸弹,迟早会伤到自己,所以他对龙文章的死必然是庆幸的。而到了新中国,年迈的虞师座还能回到禅达,在一群人簇拥下缅怀自己的英雄事迹,还假惺惺的悼念一个“友人”。
说明虞师座在湾湾混了若干年,境界已经超过唐基,成为老狐狸中的老狐狸了。龙文章——智力98龙文章像是一个看过剧本的神人,他有着别人没有的洞察力,以及比唐基虞啸卿加起来还长远的目光。龙文章的疯癫,是乱世中最大的清醒,他想要纠正的弊病,是正在吞噬整个国家民族的害虫。而龙文章认同并向往的年轻,是这个国家重生的希望。
但龙文章这种远视,注定了他不能在官场上生存下去。他太希望事情应该是本来的样子,太想打破那种摧毁一切的安逸,但他却总在那个腐败又老化的官场机制下吃瘪,最后只能选择轻生。龙文章虽然没有脑门发红的想法,毕竟他只是一个寄生在国军腐朽官场制度下的小虫子。他也没有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只想让那些把命交给他的人,尽量多一分活下去的机会。
但他很羡慕对岸那些红脑壳的年轻,跟眼前这群抱残守缺的垂垂老者比起来,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是真正的少年中国。孟烦了——智力90孟烦了其实是后知后觉版的龙文章,他也是整个故事的讲述者。正因为他洞悉了龙文章、虞啸卿、唐基等人的所有操作,才能把这个故事讲述得如此透彻。当然这也是孟烦了退役回到禅达以后,用若干年时间开窍的结果,虽然慢了好些拍,至少他也有那种悟性和智力。
换一个迷龙,想八辈子也想不明白那些老狐狸在干嘛。而且在整个故事主线里,烦啦的智商也是准圣一级的存在。龙文章让他当副官,三米以内随传随到,原因就是烦啦能够最快速度摸清他的坏门,并且精准传达出来并且推动执行。可惜烦啦不是挑大梁的料子,只能当一个出色的僚机副手,一旦离开龙文章自己带队,哪怕有着比炮灰团精良一百倍的装备,一打硬仗分分钟就会土崩瓦解变成俘虏。
阿译——智力90阿译其实是个作战的天才,尤其是遇到自己的心中偶像龙文章之后,各种技能突飞猛进,到了结局能够完美模拟南天门的战术,让解放军都遭到重大损失。如果不是孟烦了劝降,阿译选择自尽,估计解放军的损失会比南天门的日军还惨烈。团里的人都不怎么待见阿译,觉得他是唐基安放在炮灰团的摄像头。阿译假如要用炮灰团当祭品,在唐基那里换肉吃,龙文章根本也做不了那些烂七八糟的操作,迷龙这些投机奸商还得更早翻车。
阿译其实是真心拿大家当伙伴,可总是没人认同他,让阿译一直看不到希望,一直觉得自己两头错到处堵,所以最后只能自我了断。你冲上去了,你找到了希望。我又跑了,我没有希望……烦啦,我好想他们……我总是做错,我不想再错了。李冰——智力85李冰虽然是虞啸卿手下四大金刚之一,但他根本不跟张立宪何书光余治一条心,因为他是唐基安排在虞啸卿身边的眼线。
这货心冷如冰,每天看着张立宪们满腔热血的装叉,必要时候还会陪着跟炮灰团们胡闹,等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自己用小本本记下来上报给副师座。当卧底脑子都得好,而且还得是一个好演员,李冰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迷龙——智力80迷龙的智力,全部点在了“商业”领域。龙爷的经商敛财能力之强,堪称禅达小马云。当其他溃兵都在外边偷抢骗摸的时候,龙爷一个人守着一屋子宝贵物资,过着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奢侈生活。
就连从缅甸往国内撤退,龙爷都能各种姿势找到变现的物资,顺道还能阵前娶妻找个漂亮媳妇儿回来。其实迷龙并不是那么爱财,他只是太热爱生活,太想让自己爱人跟兄弟们(?)过得好一点,所以才会用尽一切办法敛财,目的是远离穷困,用充足的物资来消除生活的不安感。可惜这么热爱生活的一条汉子,死在了自己的做劲儿之下。不辣——智力80别的不说,光凭不辣从南天门下来以后,选择去当一个叫花子,收养一个日本兵每天撒火。
《我的团长我的团》有多少人觉得很赞?
2008年,45岁的崔永元离开了央视的新闻岗位。走之前,他给要好的同事柴静打了一个电话,说:“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这话颇有点愤世嫉俗的味道,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很精准。崔永元想去做的,是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这事儿他之前就有做,而现在,他想专门去做。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和团队花掉了“厚着脸皮”筹来的1.2个亿,最穷的时候差点要把车卖掉,同时跑遍了全国各地,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了超过200万分钟的记录影像、300万张老照片。
最后,他做成了一部叫做《我的抗战》的32集纪录片。在看片会上,崔永元对这部片子的形容是“抢救性的”:2006年采访滇缅抗战老兵,2007年回访就有一半不在了;800壮士,实际是400人,采访到了三人,播出时只剩一人健在。那段历史正在流失,被加速遗忘。现场有不少人对此感慨颇深,其中有一位名叫康洪雷的导演。
他在2007年,曾与搭档兰晓龙开着车,沿着昆明一路走,崔永元做的事情,他们也在做。他们一点一点了解到那些早已被人遗忘、陌生而又壮丽的往事,而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事情连抗战老兵们自己都不愿提起。在一次采访结束后,情绪积累到临界点的两人回到酒店,相对嚎啕。后来,他们就做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康洪雷形容,这是一部“在快50岁的时候,做了之后,让我觉得心安”的片子。
也是一部命途多舛、历经十年风雨依然可以称为神作的片子。12006年,随着《士兵突击》火遍全国,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电视剧,导演康洪雷、编剧兰晓龙,以及段奕宏、张译、张国强、李晨等一众演员的名气都达到了巅峰。幸福来得突然,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张译后来在书里这样写道:这部戏改写了我的一生,有陌生人开始认出我,生活压力变小了,精神压力变大了。
观众把我当成史今,但我知道,我不是史今,我不可能拥有他的那些品质。段奕宏则始终心有遗憾,他那时两次拒绝出演袁朗,一门心思想演的,正是史班长这个角色。这些小思绪,对于康洪雷和兰晓龙来说都不是事儿,让他们挠头的,是红了之后,下一步戏要拍点啥?虽然题材还没确定,但已经确定的是还用《士兵突击》原班人马,之前大家在云南苦哈哈拍戏的那几个月,已经磨练出了感情。
到了2007年2月,兰晓龙给了康洪雷一个剧本,两人碰面聊了20分钟,当即决定:放弃原定的隋唐演义计划,改做远征军题材。接下来,兰晓龙开始赶剧本。赶的间隙,有一天他找段奕宏出来吃烧烤。两瓶啤酒下肚,小编问老段:我剧本里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男一号,另一个是37种性格杂糅在一起的“妖孽”,你想演谁?段奕宏毫不犹豫:我选第二个!然后他就成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
他出演的角色叫龙文章,外号死啦死啦,是炮灰团的团长。很多人看了《团长》之后说,这是一个非段奕宏不可的角色,也是他后来再也没能超越的角色。与之相比,收到男一号角色的张译就没那么开心。他对孟烦了这个嘴损招人烦的小太爷形象并不来电,虽然早早就拿到了大纲,但直拖到最后才把剧本看完。看完之后就“真香”了:整个剧本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孟烦了,越看到后面,越喜欢!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扮演“克虏伯”的刘天佐,他也觉得自己的角色,到了剧的后半部分,才变得更加丰满。
当时没有人知道,由于各种原因,《团长》只拍到树堡坚守的38天,后面的部分已成绝唱,无缘屏幕。2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2008年2月,《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云南腾冲正式开机了。2008年,中国人注定记忆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几件大事: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汶川地震、金融危机……而开拍没多久的《团长》剧组,也发生了两件震动圈里圈外的大事。
4月8日,按照计划,要拍摄龙文章带头追歼怒江边日军斥侯的剧情。烟火师正给康洪雷演示改装后的烟饼,这时爆炸突然发生了。康洪雷离烟火师不足3米,几乎是亲眼看着弹片穿进了战友的胸膛。这次事故导致1人去世,2人受伤,距离逝者最近的康洪雷看似毫发无损,却在瞬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戏还在拍着,但气氛已经变得沉重起来。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12天后,又一次事故发生了,用木头搭成的横梁布景突然倒塌,瓦片落下来砸到了经过的群众演员,48人因此受伤住院,县医院一时人满为患。听闻又出事了,剧组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凌晨一点多,走路到医院去献血。走在路上,每个人都不说话,接下来的几天,空气也都是凝固的。剧组已经进入了完全停机状态。
这时候,《团长》只拍了不到1/3,一连串的事故意味着着巨额的赔偿、惶惑不安和流言四起。按照常理,剧组也该准备解散了。△ 开拍不久,主创们在迷龙家院子的合影身为导演的康洪雷发现自己再也睡不着了。连着8天,他完全无法合眼,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一根钢丝,走到头就会掉下去。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是重度抑郁的表现,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家也都很识趣地不去打扰他。
可是,总得做点什么吧。于是,王大治和张国强开车去了很远的山上,通过写纸条的方式给大家祈福;段奕宏对腾冲很熟,他找了当地一个古老寺庙的主持,请了十几本《金刚经》,回来后,爱好佛学的邢佳栋就带着大家念,祈求剧组能够平平安安;李晨和刘天佐去了国殇陵园,拿了很多白酒祭奠。毕竟是在《士兵突击》同甘共苦过的兄弟,那时候,大概每个人都在心头默念过“不抛弃、不放弃”的六字真言吧。
到了第8天上,张国强去敲开了康洪雷的房门:“康导,咱还拍吗?”康洪雷打开了房门:“拍!凭什么不拍?必须要拍!”后来在安全故事分析大会上,每个人都畅所欲言,最后大家对康导说:“我们是你带出来的兵,要跟你一起把这场仗打完。”康洪雷站了起来,对着在场所有人,深深鞠躬。《我的团长我的团》播出后,每集片头都会出现一张压着一束白花的信纸,上面写着:我们永远怀念为本剧献出生命和鲜血的战友们3在一次访谈里,兰晓龙谈到康洪雷时说道:老康还年轻,是个四十多的小屁孩儿,说他执着太客气了,他是驴心驴肺,死犟性。
对此,与康洪雷朝夕相处的演职员们更加深有感触。比如服装组就是经常被康导逼疯的一群:“我们跟姜文拍《鬼子来了》时都没像你这么要求的!你这哪儿是电视剧,就是电影嘛!”按照剧情,《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主角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被日本追着打了大半个中国,所以每个人身上的服装鞋帽都多少“有伤风化”。对此,康洪雷提出具体的要求是:我要一年不洗澡,汗上加汗,又脏又颓的效果。
那么,崭新的衣服、鞋子、头盔,如何才能做出这样逼真的“旧”呢?首先要在滚砂机里面滚,再拿着细砂纸一点点打磨,中间盐、碱、痱子粉、宝宝油、颜料、药水齐齐上阵。其中宝宝油用来做油腻脏污的效果,并不是想在哪里涂就在哪里涂,膝盖、胳膊肘等部位是重点,为了让演员们穿着这样的衣服不过敏,内里还必须是洁净的。到《团长》完成时,光是打磨机就报废了6台,全是做旧时用坏的。
道具也不遑多让,拍摄时近景用的枪都是抗日战争结束后散落在各大电影厂的枪支,这些枪的年龄都是爷爷辈往上的。有时候某种枪支实在找不到,就去找来图纸,一比一定制,总之要求就俩字:真实。演员就更不用说了,是康洪雷重点“折磨”的对象。在团长里扮演 “蛇屁股”的范雷有一口洁白的烤瓷牙,康洪雷见了后,说“60年前谁刷牙啊”,一声令下,要求把范雷的牙整到最脏。
然后化妆师就给他用牙蜡做牙垢,货真价实地化妆到牙齿。那么,吃饭时脱落了怎么办?答案是修妆,把吃掉的再给补上。戏拍了5个月,范雷就吃了5个月的牙蜡。还有晒黑,每个人都要晒。好在地处云贵高原,紫外线强烈,任务顺利完成。后期几乎每个人都晒到黝黑锃亮,扮演豆饼的谢孟伟拍完剧后回校,同学都以为他挖煤去了。以上只是热身,拍戏的时候要求更严格。
《团长》里有一场虞啸卿审问龙文章的重头戏,大段的台词对白,不仅考验段奕宏、邢佳栋的演技,也同样考验陪着站在一边、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炮灰们的演技。康洪雷又一次下令:这个镜头给你们,你们要给我做出表情来,不一样的表情。这个镜头拍了七八次,每次都要做出不同的表情,后来王大治说:我们这一堆人是专门演反应的,以后就喊我们“反应堆”好了。
这场戏拍了两天,把炮灰们一辈子的反应全都演完了。与之相比,扮演阿译长官的王往要幸福得多,他与角色气质相契,演技也扎实,基本上他的戏都是一条过,以致于获得了绰号:王一条。4主创们对《团长》全情投入,到了拍戏后期,每个人都有点疯魔了,尤以张译为甚。按照剧情设定,孟烦了一出场时腿就是瘸的,张译想尽办法,终于在不靠道具辅助的情况下,成功地“瘸”了。
随着剧情的深入,他已经达到了收放自如的状态:只要一进片场就变成了瘸子,导演一喊“停”,就又恢复了正常人。后来《团长》拍完之后,到了别的剧组,张译仍然无法改变这个习惯。只要导演一喊“开始”,张译就下意识进入瘸的状态,以至于新片导演疑惑地问:张译,你怎么瘸了?扮演师座虞啸卿的邢佳栋则是另外一种疯。有一次剧组收工,刚从外面进楼,就看到邢佳栋左手拿着佛珠,四平八稳地朝众人走来,走到离最近的刘天佐还有5厘米的地方站住了:“我也爱你们!”然后又迤迤然回了房间,只留下还没卸妆脸上全是黑灰的一群人面面相觑。
扮演郝兽医的老爷子罗京民倒还好,他只是爱喝个酒,喝起来谁都劝不住那种。拍《团长》的时候,他跟在《士兵》里演成才爹的赵志君一起住。每天拍完戏,罗老爷子就拉上赵老爷子,两个人喝喝酒、聊聊天,罗老爷子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美。三个月之后,赵老爷子终于受不鸟了,坚决要求换房间,罗老爷子一脸委屈:“其实喝酒是养一养啊,喝完很快就能睡着了,要不然一天拍下来,体力脑力都跟不上了。
”2008年8月3日,《团长》杀青了。当康洪雷宣布“我们《我的团长我的团》拍摄正式封镜”时,每个人心里都是一松。熬了172天,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那天大家都喝了很多酒,康洪雷握着罗京民的手说:“老爷子,这个戏不错,完了咱们下部再合作。”罗老爷子干脆利落地拒绝了:“雷子,三年之内你的戏我不拍了,太累了,累死我了。
”离别在即,更多的人感受到的是难受和失落。李晨没跟任何人道别就离开了,他担心分别的时候自己会控制不住情绪;康丫的扮演者高峰给剧组的每个人都发了一条信息,张国强回复“没事别发这种信息,我心情刚好一点,你又来招我”;王大治则鼓起勇气,敲开了康洪雷的门:“康导,谢谢。”“谢什么呢?”“我没给你丢人吧?”“没丢人!”“行,那我走了啊。
”一切暂告一段落,结束总是这样简单,甚至有点仓促。5由于《士兵突击》的连锁作用,《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没开拍就备受瞩目,加上拍摄时的命途多舛、还有对于盈利的预期,很多电视台都希望可以独家首播这部剧。经过角逐,最后江苏、云南、东方、北京四家卫视,以每集100万的代价,获得了首轮播放权。然而,等到2009年3月5日开播时,所有人都傻眼了:这是怎样的一场混战!打响第一枪的是江苏卫视。
为了甩开同行,它将本该在晚间黄金档播出的剧,提前到了5日零点播放,创造了电视剧“零点首播”的新历史;东方卫视紧随其后,将原本三集的内容,剪成了两集播放,实现了进度的反超;云南卫视不甘示弱,一边仿效同行进行“零点首播”,一边每天24小时滚动播放《团长》已播出的部分,一天播出的集数高达16集;而原定于3月9日播放的北京卫视,播放进度自此被三家同行远远甩开, “用首轮的钱,买了二轮的权”。
收视大混战的同时,伴随的是观众的失望和不满。大家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另一个“许三多”式的励志故事,可是,《团长》里面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啊?!灰扑扑的画面,一群为了活下来不择手段的溃兵,大段大段像舞台剧一样、让人听得云里雾里的台词……加上电视台为了收视率的混乱剪辑,一时间,对于《团长》,恶评如潮,很多专家纷纷向《团长》开炮,说它“画面阴暗,精神沉闷,节奏缓慢,细节失真,有悖历史 ”。
就像炮灰团里的主角们一样,《我的团长我的团》经过首播大战的蹂躏,又因生不逢时的主题,在热度蹿升至顶点后,迅速跌落,后来再也没有在主流电视台重播过。6幸运的是,《团长》并没有因此被遗忘。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不再重播,但B站上有数十万人都在看它,很多弹幕都说“即使看了五六遍,依然隔一段时间就想再刷一遍”,“看完团长之后,再也看不上别的战争戏了”。
即便经历了十年风雨,它依然是战争剧里无可超越的一座高峰。△ 上为豆瓣数据,下为b站数据在军事迷眼里,它是最真实的抗战片。剧里的战争场面和服装枪械足以当得起考究二字,借用一句军迷的话说“看了这么多抗日的片子,《团长》是唯一一个打捷克式知道换枪管子、配副射手的”;在历史迷眼里,它有着无可辩驳的历史价值。整个故事线与松山战役高度吻合,从仓促进军到一触即溃、撤退、炸桥、对峙、反攻,让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很多年前,中国军人打过这样壮烈的战,无分党派,不分军种。
国殇陵园里的军魂,不应该被遗忘;在注重剧情和演技的人眼里,它是一个近乎奇迹的存在。它抛开了那些常见的戏剧套路,而用“情绪”来贯穿全剧。看《团长》的时候,你永远猜不到主角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但看过之后,又会觉得“原来如此,只能如此”。至于里面每个演员的演技,依旧借用一句话吧:只要台词超过十句的演员,都配得上“影帝”这个称号。
在更多的人眼里,《团长》是一部“把魂儿都叫醒了”的好剧,它真实到让人绝望,但又充满希望。看剧时,你会时不时笑出声来,但更多时候,眼泪会潸然而下。它的表象是一场战争,实际上内核已经深刻到了晦涩的地步,孟烦了的人生困境,也一样会困住我们;虞啸卿的理想与现实,一样会让我们感到为难。而死啦死啦呢,他想让“事情是它该有的那个样子”,什么才该是事情的本原?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
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作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做到这些很简单,做到这些又很难。
不止是在六十年前,在当下,依然如此。余 声很多人形容,看完《团长》,就像被勾走了魂魄,从此心里有了心结。对于这部剧的主创们来说,亦是如此。到了每年开播的纪念日,演员们总会发一条微博,一年又一年,已经成了一种仪式。2019年3月6日,《团长》开播十周年整。照例是满满的祝福,满满的感慨:这是用行动实践“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炮灰团团长龙文章:这是会唱东北二人转、永远生气勃勃的大哥迷龙:这是迷龙的副射手、憨厚的豆饼:这是菜刀不离身,做得一手好菜的广东兵蛇屁股:这是爱跟人要东西,赴缅甸作战却再也没能回到东岸的康丫:这是看似呆滞、实则重情重义的炮手、“五花肉”克虏伯:这是想做岳飞,最终却成了唐基的师座虞啸卿:这是剧中2位女主之一、有着强大内心的上官戒慈:这是制片人吴毅,当年事故时,幸有他在后方奔走与筹谋,《团长》才能继续拍摄:还有要麻、泥蛋、满汉、董刀、何书光、余治、世航大师、小书虫……这个长长的名单里没有张译,但有人发现,张译的知乎说明里,居住地写着“禅达”,那是《团长》故事开始的地方。
这些年,很多主创都回过腾冲,去祭扫国殇陵园。就在今年5月,张国强带了48瓶酒,去祭拜当年的远征军英灵:何书光的扮演者王大奇是在端午节当天去祭拜的:《团长》没有拍摄的部分,始终是很多人心里的遗憾。去年8月,在一场朗读会上,张国强现场为大家朗读了一段“迷龙之死”。朗读之前,张国强坦言,这部没能拍完的戏,是他的一个心结,平时不敢轻易触碰。
之所以要读这一段,是想对自己有个交代。读完之后,张国强说:“迷龙终于回家了,但愿他的家还在。”接着他补充了一句:“我相信,他的家一定在。”说完,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你,带迷龙回家。经典台词1、走啊,我带你们回家。2、你有逆流而上的勇气,也有漏船载酒的运气。做人做到如此晦气。何不赚个爽快?3、我姓虞!名啸卿!我的上峰告诉我,如果去缅甸打仗,给我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我说心领啦——为什么?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的袍泽弟兄们!我要你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心里想到的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心里想的是我的团!3、英国鬼说他们死于狭隘和傲慢,中国鬼说他们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所有的鬼都说他们是笨死的。决定结局的不是勇气和逻辑,而是怯懦、茫然和犹豫不决。4、他跪了很久,奇迹般地没被打中,也许是久到让日军也想了起来——他们似乎也是尊重死者的,久到让我们也呆呆仰望着南天门。5、不用死一百,只要死了你!你骗得那帮傻子有了奢望,明知不该有还天天去想!他们现在想胜仗,明知会输,明知会死,还想胜仗!我头一眼就看出你来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你妄想,拖得我们也玩完!我管你想什么呢,可你拿我们当劈柴烧!你看我们长得像劈柴吗?我们都跟你一样两只眼睛一张嘴巴!6、“我去过那些地方,我们没了的地方。
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千丝烧麦,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狗肉汤、酸菜白肉炖粉条,苦哈哈找活路的老林子,火宫殿的鸭血汤,还有臭豆腐和已经打成粉的长沙城。都没了。我没有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不用等到中国人死光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
好大的河山,好些地方我也没去过,铁骊、扶余、呼伦池、海拉尔河、贝尔池,长白山、大兴安、小兴安、营口、安东、老哈河、承德、郭家屯、万全、滦河、白河、桑乾河、北平、天津、济苑、绥归、历城、道口、开封、阳曲、开封、郾城……我是个瞎着急的人,我瞎着急。仨俩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南阳、襄阳、赊旗店、长台关、正阳关、颍水、汝水、巢湖、洪泽湖、镇江、南京、怀宁……”他说得很纷乱,就像他走过的路一样纷乱。
- 上一篇:你为什么不去吃屎 吃屎不吃屎游戏
- 下一篇:7k7k小游戏 天将救马小游戏